跳到主要內容

卑南鄉衛生所

Menu

衛教宣導

沈默的殺手:高血壓
110/10/08
211

由於高血壓會增加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譬如心肌梗塞和腦中風,對於腎臟功能也有損害,所以必須將血壓的數值控制在理想的範圍內,才能避免高血壓所導致的併發症。依據目前醫療準則的建議,血壓必須控制在以下的範圍:

  • 一般民眾:血壓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
  • 糖尿病、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的患者:血壓的控制必須更嚴格,目標要訂在<130/80毫米汞柱以內。
  • 80歲以上的長者:血壓的目標反而要放寬到150/90毫米汞柱以內(表二)。相對於年輕人,年長者如果血壓控制的太嚴格,相對會產生較多的副作用,譬如頭暈或是心臟不舒服;而且許多研究也發現年長者血壓只要控制150/90毫米汞柱以內,即可明顯降低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血壓控制目標
如果血壓是落在高血壓前期的範圍,此時還不建議藥物治療,而是先請患者從生活型態上的改變來控制血壓(表三),例如減重、運動、飲食控制等等。生活型態的改善,其實是治療許多慢性病重要的基礎,譬如鹽份的攝取過多,會導致血壓的上升、水分的滯留,所以必須限制鹽分的攝取;而肥胖者本身可能就容易發生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慢性病,透過減重可以幫助患者更容易控制本身的血壓、血糖和血脂肪。

生活型態改善建議
但是如果血壓經常性的超過140/90毫米汞柱以上,即可診斷為高血壓。一旦確診為高血壓,除了生活型態的改善之外,就必須開始降血壓藥物的治療。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血壓來決定一開始使用單一種或是兩種以上的降血壓藥物。所有的臨床醫生都曾遇過病患自行減藥或停藥,在這裡提醒讀者,建議不要自行調整藥物,最好還是先跟醫生討論、詢問一下。所有的藥物都有其副作用,如果在服藥的過程中有產生副作用,記得告知醫生,由醫生來更改藥物。我們也經常遇到高血壓病人,自行停藥幾個月後又回診,因為血壓又慢慢高起來了。因為高血壓是慢性病,目前並沒有根治的方法,建議還是好好配合醫生的治療,把血壓控制在理想的範圍。

比較常使用的降血壓藥物可以粗略的分成四個大類(ABCD)。

  • A類:血管收縮素轉換酶抑制劑(Angiotensio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或是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ngiotension II Receptor Blocker),此類藥物的降壓效果強,常見的副作用包括乾咳、水腫等;另外腎功能不全的病患要小心使用,可能使腎功能惡化和導致高血鉀症。
  • B類:乙型阻斷劑(Beta-Blocker) ,此類藥物通常會造成心跳變慢,甚或影響心臟傳導系統,所以心搏過緩、竇病症候群、或有傳導障礙的患者要小心使用;此類藥會誘發氣喘,氣喘患者應避免使用;使用上可能會影響血糖,糖尿病患者使用上須注意。
  • C類:鈣離子阻斷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此類藥也會影響心跳,竇病症候群、或有傳導障礙的患者要小心使用;心臟衰竭患者使用上要注意,會影響心臟的收縮力。
  • D類:利尿劑(Diuretics),藉由增加排水來降低血壓,副作用包括痛風、電解質不平衡等。

藥物治療的原則,基本上根據患者的血壓,來決定使用一種或是兩種以上的藥物。但在臨床上,長期高血壓的患者在接受兩種以上的藥物治療,血壓很快的降低,可能會出現頭暈、精神變差的症狀,這時請跟醫生討論,放慢降低血壓的速度。


撰文者: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及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趙書平醫師

OPEN
各衛生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