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東衛生局商標

Menu

常見問答

常見心理專有名詞?
110/09/09
353
  •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個人除了沒有心理與精神疾病的症狀外,在其情緒表達、認知與行為各方面的生活表,都處於一種適應良好的狀態,進而使個人獲得快樂、滿足以及產生符合社會文化要求的行為。
  • 心理衛生教育:心理衛生教育是指將心理健康的知識訊息,透過各種形式、管道,來增加民眾對心理衛生問題之認識與重視,以提昇利用心理衛生服務資源,達到自助或助人之目的。
  • 心理輔導:有心理困擾的當事人,本身原來就具有某種程度的適應能力,而受過一定程度訓練的輔導員以引導或者指導的方式協助當事人發揮自我調適能力,逐漸改善其困境。
  • 心理諮商:心理諮商所要面對的對象大致上也是在一般狀況下可以正常適應的人,但是會持續一段時間出現適應問題,而有專業資格的心理助人者(如:心理師、精神科醫師等)以協商、討論的方式,幫助當事人了解自己的困境,嘗試對並處理該困境,以重新恢復應的狀況。
  • 心理治療:心理治療所處理的對象,不僅是有適應上的問題,更出現身心方面的病徵或者症狀,需要有專業資格的心理助人者(如:心理師、精神科醫師等)更深層地探究當事人的人格特性與病症/症狀之間的關係,提供補救性及復健性的治療,以解決案主內在較嚴重的情緒衝突與困擾,使當事人能夠重新恢復適應的狀況。
  • 心理測驗:心理測驗就是在標準化的情境中,提供經過專業設計的適當題目,經由受試者的反應,與常模(即一般人在相同情境下的行為表現),作對照比較,藉以測量受試者的心理特質之工具或歷程。
  • 適應性疾患:適應性疾患是指對於一個或數個可認明的壓力源所發展出的情緒或行為症狀,介於正常反應與病態反應之間。可包含伴隨著因壓力所引起的憂鬱或焦慮心情,或伴隨品行、行為障礙。症狀通常在事件開始後一個月內發生,但很少持續六個月以上。一般人在一段時間的自我調適後,皆有可能復原。
  • 廣泛性焦慮症:患者焦慮的持續時間比一般人來的久,而且使自己焦慮的事物沒有特定的對象。因為緊張可能會坐立不安、手抖或頭疼不適,通常無法自行放鬆。也會發生自律神經活動亢奮,使個案產生身體不適,如流汗、頭暈、心跳加速、口乾舌燥、胃部不適等。個案會心煩氣亂、注意力不集中,抱怨記憶力欠佳,對於聲音變得敏感,嚴重時會影響睡眠,易與他人衝突。因此患者常有某些身體不適非單一疾病所能解釋,或者身染微恙卻久病不癒。患者多半有神經質傾向,自我期許高、認真負責,以致遇到突發狀況或長期持續的壓力時處理不良。
  • 躁鬱症:這以情感表現礙為主要症狀的精神疾病。呈現「躁」或「鬱」兩個極端,或者情感擺盪於兩極。患者能持續一時間表現出情緒過度高昂、興奮、話多、動作多、好花錢、好管閒事、易怒、精力充沛、不需要睡眠、有誇大妄想,此為「躁」的表現。如果患者持續一時間表現出情緒異常低落、悲觀、失去活力、對自己沒信心,對生活失去興趣,無價值感、思考緩慢,甚至整天躺床,或有自殺的念頭,此為「鬱」的表現。躁鬱症需要精科醫師的診斷確認及專業治療。
  • 憂鬱症:患者會持續的出現情緒低落、心情鬱悶、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態度悲觀消極、自尊心低落、做事缺乏決心與勇氣、沒有自信心、動作遲緩常發呆或思考專注力的改變、沈默寡言無精打采、思考遲鈍且注意力不集中、食慾不振、失眠等,患者可能會有強烈的無價值心感、罪惡感或是死亡及自殺的想法及衝動。憂鬱症需要精神科醫師的診斷確認及專業治療。 精神分裂病:這是精神病裡常見的一種,患者在思考、知覺、情感等多方面出現障礙,與現實有明顯的脫節。主要症狀有妄想,如深信有人要加害、不利自己的想法,但事實上並無此事;幻覺,以「聽幻覺」最常見,在別人聽不到或旁邊沒有人講話時,患者可以清楚且確定的聽到有人對他說話的聲音。患者也可能無緣無故的哭、傻笑;可能退縮沈默,不跟別人來往。患者可能在認知、生活功能嚴重退化,需要精神科醫師的診斷及專業醫療瞪協助。
  • 妄想症:此類精神疾病的特性是病人長期存在有系統的妄想,相較於精神分裂症,生活功能的表現較沒有完全受損瓦解。較常見的症狀有「關係妄想」,以為處處有人要害他、對他不利;「被控制妄想」,認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別人的控制。妄想嚴重者未經治療,可能出現攻擊他人或自傷、自殺的行為。
  • 失眠症:常眠症主要是指進入或維持睡眠發生困難,或睡眠無恢復性,睡眠品質不佳等,包括身體疾病、神經系統、及精神科疾病皆有可能引起睡眠障礙。失眠在臨床上常造成病人相當痛苦,或損及其社會功能的表現。
  • 畏懼症:可分為特定對象畏懼症(Specific phobia)和社交畏懼症( Social phobia) ,前者有特定對象譬如怕動物、怕打針、怕見血、怕高(懼高症)、以及其它自然環境(如井水、打雷閃電、深潭湖泊、暴風雨等)或某些情境(如隧道、電梯、公車、飛機等),也可能害怕空曠、白色或某些特殊情況。社交畏懼症則是因患者可能擔心與陌生人接觸所以在許多環境都會產生焦慮。畏懼症的症狀與廣泛性焦慮症大致相似只是出現的時機不同而已,兩者均可能產生恐慌發作或懼曠症狀。
  • 恐慌症:恐慌症是在無預期的狀況下突然發生強烈的擔憂害怕及恐懼,並在發作時伴隨著呼吸困難、心悸、胸痛、哽塞、窒息感,同時病人會感到害怕發狂或即將死亡的感受。發作常持續十到二十分鐘,但多半僅半分鐘,對患者卻似永遠。並且,在無恐荒發作時,病人仍持續擔憂症狀的發作。
  • 強迫症:個案有反覆出現或持續的思想、衝動、或影像等強迫性意念(Obsession)。雖然這些闖入(Intrusive)的意念會造成患者的困擾或引發焦慮,但是患者知道他們不是外來的(Alien),病患會想或做一些事情來中和(Neutralization)強迫意念,於是衍生許多強迫性行為(Compulsion),如檢查(Checking)、計算 (Counting)、清潔等。患者會覺得強迫行為耗時且不合理,非自己所願時較會願意尋求治療,但往往仍因諱疾忌醫以致延誤醫療。
  • 注意力缺失及過動疾患:發病年齡在七歲以前,這類的兒童會出現注意力不良(例如:常忽略細節在學校作業、工作或其他活動中粗心犯錯等)或過動(例如:座位上常手忙腳亂或手腳身體動來動去、經常話很多等行為)、衝動(例如:常常在問題沒講完之前就搶著說答案、在需輪流的團體活動或遊戲中不能等待),且症狀持續六個月以上,並廣泛發生於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場合(例如:在學校、工作場合及在家裡)明顯造成人際關係、學業或職業成就受挫或障礙。
OPEN
各衛生所 TOP